“生鲜电商第一股”之争才刚刚打响,但结局可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螳螂财经 作者|陈小江 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对“生鲜电商第一股”的争夺,正进入白热化。 从6月9日两者先后向美国证券交易所委员会递交IPO招股书,到6月23日又几乎同时更新招股书
文|螳螂财经
作者|陈小江
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对“生鲜电商第一股”的争夺,正进入白热化。
从6月9日两者先后向美国证券交易所委员会递交IPO招股书,到6月23日又几乎同时更新招股书。分别拟于纳斯达克和纽交所挂牌上市的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在抢夺“生鲜电商第一股”上可谓寸步不让。
事实上,无论是基于资本市场的“第一股效应”,还是率先上市就意味着抢先对手从二级市场先募到一大笔钱,都意味着这是一场双方都不愿输的战争。
只不过,与吃瓜群众对谁能抢先拿下“生鲜电商第一股”这个彩头颇为关心不同,资本市场和业内人士更感兴趣的是,谁能真正稳坐“生鲜电商第一股“这头把交椅。
商界如战场。从争夺“生鲜电商第一股”来看,两者的战争才刚刚打响,选择同一天递交IPO招股书,更是为后面的胜负增加了很多悬念。但实际上,战争往往在未打之前,胜负天平就已经开始倾斜。
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之间的战争,虽然始于以前置仓模式做生鲜电商,但在后续的打法上又各有不同。随着两者纷纷上市,在资本和市场的助力下,两者之间的差异化将被放大,这或许为这场战争的结局早已埋下了伏笔。
一、拼轻功还是比内功,两强争夺“生鲜第一股”打法各不同
虽然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同为前置仓模式的生鲜电商头部企业,但由于两者的入局时间、占位不同,又让两者在后续的打法上各不相同。
简单来看,每日优鲜打法更稳健,其并未在前置仓模式上不计成本的疯狂扩张,而是在优化前置仓业务的同时,开辟出智慧菜场、零售云为代表的数字化能力输出新业务。而叮咚买菜则显得更激进,不断将重金砸向前置仓市场和获客。
据两者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叮咚买菜已在全国建立了950多个前置仓,遍布29个城市。值得一提的是,其中21个城市为2020年新进入,这几乎是其2017-2019年所进入城市总和的3倍,其激进扩张的打法由此可见一斑。
相比而言,比叮咚买菜先行两年多的每日优鲜同期只在16个城市开设了631个前置仓。同样值得一提的是,每日优鲜在2019年底公布的数字还是20个城市和1500个前置仓,这也意味着每日优鲜并非没有加速扩张的能力,只不过选择了战略性调整。
背后逻辑也好理解。
每日优鲜成立于2014年,是前置仓模式的发明者。由于成为该品类的开创者,让其得以抢先占领用户心智,兼之最初发展没有直接竞对,让其抢下了一波资本红利和用户市场红利,成为该模式专业和原创的代表,并在很长时间内占据细分市场第一名。
由于比叮咚买菜有两年的先发优势,也更多经历了赛道的变迁——其中既有资本不断涌入生鲜电商的疯狂时刻,也有不少手握重资的生鲜电商企业不断倒下(如呆萝卜)在疯狂扩张中倒下的场面。这让其意识到,以前置仓模式做生鲜电商是个长期战——跑得快并不是最重要,既快又稳才是关键。这也让其在后续的发展中更趋于稳健。
与每日优鲜不同,叮咚买菜成立于2017年,本身属于后来者。跟所有行业的追赶者一样,叮咚买菜一出生就面临着强大的对手(如每日优鲜)。这也意味着,其在未能占据品类第一的红利下,在模式相同的情况下,要想顺利跑出来,唯有不断扩规模,成为“规模第一”,所以叮咚买菜对待前置仓的发展更为激进。
不同的打法,带来不同的结果。简单来看,就是从2019年到2020年,叮咚买菜营收超过每日优鲜,与此同时净亏损也超过后者。
据招股书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0年,叮咚买菜的净亏损从18.7亿元扩大到31.8亿元,同期每日优鲜的净亏损则从27.8亿元缩小到16.5亿元,两者在净亏损上一升一降,并在2021年一季度得到延续——其中叮咚买菜亏损13.9亿元,而每日优鲜为6.1亿元。
这也意味着如果两者通过IPO募集相同的资金,叮咚买菜将会花得更快,而每日优鲜可以花得更久。
因此,也可以换种说法,若把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比作生鲜电商的两大高手,可以发现前者更注重修炼“轻功”,追求快速扩张做规模,其天花板更多取决于其烧钱速度。而后者更注重修炼“内功”,追求稳健长久发展。
二、拼GMV还是比UE,什么才是决定“前置仓双雄”胜负的关键?
生鲜电商作为近年来最火的赛道之一,在大量的资本进入的同时,也有很多企业翻车,本质上都是盲目扩张导致的。因此,在“螳螂财经”看来,决定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胜负的,并非GMV与前置仓数量等规模之争,而是UE/经营质量等效率之争。前者是决定商业模型是否成立的根本,后者则是能最终创造多少商业价值的关键。
文章来源:《中国电子商务》 网址: http://www.zgdzswzz.cn/zonghexinwen/2021/0625/1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