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处方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互联网处方的价值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思维的不断实践,“互联网+” 这一概念为传统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2018年4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 “互联网+医疗健康”
一、互联网处方的价值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思维的不断实践,“互联网+” 这一概念为传统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2018年4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 “互联网+医疗健康” 发展的意见》 中提出要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 服务体系和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 支撑体系。但是,受限于传统医疗的“望闻问切” 及现代医疗的“化验影像”,“互联网+医疗”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起步阶段的发展并不顺利。而与此相对的,“互联网处方” 作为互联网医疗的衍生品,基于成熟的电子商务流通模式,则有可能通过药品集中采购 (Group Purchasing Organizations,GPO),实现降低药品价格,保障药品供应的终极目标。
根据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6》,2014年全国卫生总费用.9 亿元,卫生总费用占GDP 比重达5.56%,与2009年比较,增长101.7%。其中,政府、社会和个人卫生支出分别占29.9%、36.9%、33.2%。虽然政府持续增加医疗卫生投入,多次主导药品降价,但社会和个人的卫生支出负担仍然较重,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2017年5月,国务院医改办发布《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 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首次提及了 “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2018年4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领导介绍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 发展的指导意见》 有关情况。意见明确,“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一些常见病、慢性病可线上复诊并开具处方,线上问诊的行为规范、收费、医保支付等政策将配套支持。到2020年,二级以上医院将普遍提供线上服务,更方便人们看病就医”。随着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互联网处方的推广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互联网处方” 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于患者,增强药品信息的透明化,双向交互,降低慢性病患者配药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2.对于传统线下药店经营者,重新定义业务流程并提升效率,推动企业跨越时空获得新客户,降低企业品牌传播和营销成本; 3.对于新进入的药品经营企业,可打破行业原先的壁垒,利用互联网建立新的运营模式。由此可见,“互联网处方” 基础上的药品供应保障服务不仅是新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和解决 “以药养医” 问题的有效方法,更是推进医疗改革全面深化的技术保障。
二、互联网处方的实施现状
互联网处方背后是处方流转的问题。在医改大背景下,医药分开、零加成、药占比等政策持续深入,处方能否顺利流转仍未可知,但至少呈现出进一步的发展。通过实施处方流转达到医药分开,先是调动患者的积极性,让患者可以自主决定到哪里买药; 其次是通过医保对接、处方信息互联互通等方式提升患者在零售药店或其他途径的购药体验,对医院药房形成实质上的“分流”。互联网处方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后者能够成为现实。不过互联网处方的推行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医院担心诊疗纠纷和利润外流,药企担心冲击现有销售模式,所以一直难有作为。
1.国内互联网处方的推广举步维艰
一直以来,处方药的开具和流通都是卫生药监部门管控的一个重点。目前,国内互联网处方系统主要运用在医疗机构内部,医生开具互联网处方后,直接在区域网内传输给本院的药房,由本院药师进行审核和调配后,发放给患者并进行用药教育,整个过程形成相对封闭的药品流通环路,较好保证了药品质量监管和合理使用,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但根据2000年实行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试行) 规定,“处方药必须凭职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且处方量遵循 “急三慢七,行动不便两周量”,对于慢性病和轻症等患者来讲,最多两周就用完药品,并且每次购买都需到具有执业资格的药师处开具处方,过程上比较繁琐。为保证处方控制又减免患者繁琐操作,真正意义上的 “互联网处方” 应运而生。
但是,互联网处方推广起来并不那么容易。根据宝来通数据研究院出版的《2016年处方药院外市场研究报告》 表明,医院作为处方药销售的主渠道,占据80% 的市场份额(包括城市等级医院与县域医院),2016年城市等级医院处方药市场规模约7600 亿元,占比约为61%,县域等级医院处方药市场规模约2500 亿元,占比约为20%。相比之下,2016年药店处方药市场份额约为9.18%,且要倚靠院内处方,对市场把控能力差。在这种历史环境下,发展互联网处方,引导处方外流不仅要打破固有流程,还需要改正患者的固有观念和购药习惯。
文章来源:《中国电子商务》 网址: http://www.zgdzswzz.cn/qikandaodu/2021/0126/888.html